主题教育

【大讨论】研究生因尽快补上解决复杂问题、实践能力短板

发布日期:2021-01-08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理想的研究生课程教育刍议

——研究生课程教育应紧扣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培养



   (文|王晖)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能够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水平研究生。这里的“问题”,对于毕业后搞科研的同学来说,主要是指解决某一具体科学问题;对于毕业后工作或者创业的同学而言,则往往是找到市场痛点并整合资源完成项目。而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应是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实践,也就是如何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简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创新与创造也会随之而来。


   在我这几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常常感到学校在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对引导研究生进行实践探索这方面工作的一些不足。这个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的老师固步自封,讲课方式可能十年不变。通常这样的老师对于学科基础知识非常熟悉,讲课也较清楚。但往往只讲清楚了枯燥的概念,却也就到此为止。如果这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课程,那么学生也只是学会了机械复制老师的操作或某个流程。这样学生往往学习完一门课程,当遇到新的未知问题,也不知如何用已学到知识去研究并解决它。


   另一问题是,有老师上课时太过强调研究生必须学习最“新”知识。许多研究生刚入学,还未经过任何引导,老师就要求每个学生找一篇该领域最新的并且影响因子高的文献,去学习并做报告。我不反对这形式,但我反对只让学生讲文献,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加引导。刚入学的研究生,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直接阅读并评判高水平文献,往往讲别人是如何去做,而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也没有批判性思维。这是因为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老师可能也不了解学生所讲的工作,自然也无法从中引导。


   理想的研究生课程教育,应是深入浅出的,在使得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情况下,举一反三,在具体科研与工作中去应用,改进并创新。首先,教师应充分理解该学科基础内容,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该学科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教师的研究经历与课程范围,适当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际操作,使得学生能在实践中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前面所说文献讨论也是引导学生实践的一种形成,但不应停留在讲文献上。教师应对文献有充分理解,在学生先自主思考的前提下,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完全理解文献,批判性评价文献,从中得到结论,也提出新问题。最好是让学生动手去实践文献中的方法,用实践检验理论,并看是否能修正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如何去解决复杂问题,并用于未来的生产生活。


   学生未来选择做什么样的研究,通常取决于个人。而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必要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无论如何选择什么方向都心里有底,因为知道自己通过研究生的教育已具备了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与科研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研究生多实践、多探索,从而加强其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学校才能培养出有能力凭自己的兴趣去做相应的应用/基础研究,或者用类似的方法指导工作/创业的学生,这样的课程,才是研究生课程应有的样子,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中研究生就应有的模样。